眼下正是暑期,熱浪席卷瓊島,海南農墾各景區景點卻以滿目蔥蘢和多樣體驗,變身避暑旅游目的地。從海口到三亞,從儋州到定安,一幅融合生態、研學、農趣的“避暑地圖”正吸引著省內外游客來此,解鎖夏日清涼新玩法。
海南石花水洞地質公園一景。
步入位于儋州市雅星鎮的海南石花水洞地質公園,暑氣被徹底隔絕在外。洞內常年保持二十三攝氏度,讓這里成為名副其實的“地球天然空調房”。“石花五彩斑斕,我剛拍了視頻發朋友圈,好多人問這是哪兒!”來自吉林的游客鞠婷舉著手機展示洞內的鐘乳石,興奮地分享道。
針對暑期市場,該景區精心設計了多項體驗:親子家庭可以參與地質實驗、化石盲盒挖掘;文藝青年能體驗手工扎染制作。此外,景區還設置了打卡收集區,匯集成“通關文牒”,增加游玩趣味性。夜幕降臨時,溶洞的光影故事將地質奇觀與科技藝術巧妙融合,讓游客在清涼中觀看了解萬年地質變遷。
“在這里可以見到菜市場里沒有的蔬菜和水果。”在三亞市崖州區國家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游客們驚嘆于白色的即食玉米、黃色的櫻桃番茄等2094種農作物新品種的神奇。
學生在國家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體驗插秧。海南南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供圖
近年來,海南南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深挖南繁產業資源,因地制宜拓展業態,通過農業與農耕文化傳承、勞動教育、研學教育、親子體驗、拓展訓練等鄉村休閑旅游項目的有機融合,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將南繁種業、科技農業轉化為可觀、可賞、可品的互動項目,讓深奧的農業科技轉化為趣味知識,探索出獨具特色的科技農業與文旅融合的發展路徑。
在定安縣母瑞山紅色文化旅游區,歷史與自然交融出獨特的清涼。海南母瑞山教育培訓有限公司通過策劃系列研學主題活動,不斷創新體驗項目,從參觀到參與,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悟,領悟革命精神。今年“七一”前后,該景區日均接待團隊超30批次,單日最高接待量突破2000人次,達到近期接待量峰值。
學生在參觀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展覽館。
此外,全省首個紅色文化體驗型騎行賽事落地母瑞山,不僅填補了我省紅色主題騎行賽事的空白,還以體育為媒,讓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的鄉野賽道中接力傳承,為海南紅色文化傳承開辟出的一條創新之路。
在位于海口市的桂林洋國家熱帶農業公園里,家長李芳笑容滿面地說:“了解珍稀果樹、體驗農耕,還能親手采摘果蔬,這些活動都很有趣!”園區開發的10余類研學課程,讓孩子們在現代農業科學探索中學到新知識。
結合定位“自然生態”教育,該園區打造了暑期農耕文化課堂,針對學生群體和親子家庭群體推出了專屬優惠促銷套餐,推出地圖打卡、個性繪畫、專屬種植等體驗性強、互動性高的產品,讓游客在采摘體驗的樂趣中,感受熱帶農業科技的魅力。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七仙嶺全球熱帶水果博覽中心(以下簡稱“果博中心”)里,榴蓮母樹、粉紅阿希蕉、黃金木瓜等珍奇果樹綠意盎然。講解員邢麗婷根據水果種類和生長特性,向參觀的游客“揭秘”不為人知的水果故事:“往樹干扎幾刀,雄性木瓜樹也能‘變性’結果;神秘果可以讓酸味變甜……”
今年暑期,果博中心推出了《小小植物學家》《探索熱帶水果的奧秘》等沉浸式研學課程,“我們不只是展示水果,更要播撒科學探索的種子。”該中心負責人表示,該中心下一步將設計開發更具深度的研學課程與互動活動,打造別具一格的熱帶水果研學目的地。
當海南農墾的綠意與創新相遇,一幅清涼與活力交織的振興圖景已然鋪開。從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的鳥鳴到海南石花水洞地質公園的鐘乳石,從崖州田間的秧苗到桂林洋國家熱帶農業公園現代化種植大棚的果香,這片土地上,每一處樹蔭、每一段故事,都在編織著海南夏日獨有的綠意詩篇。
來源 | 海南農墾報
記者 | 許雅
» 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瓊B2-20070017-6 HSF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
企業郵箱: 3538774633@qq.com
聯系電話: 0898 -68580160